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专题专栏>归档专题>南昌市“十四五”规划纲要解读
塑造城市文化品牌 建设独具魅力的文化之城
来源:   发布日期:2021-11-15   浏览量:

塑造城市文化品牌 建设独具魅力的文化之城-----南昌市“十四五”规划纲要解读(十二)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远景目标,强调在“十四五”时期要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在《南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提出了“建设独具魅力的文化之城”的战略任务。

一、“十三五”时期我市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十三五”时期,我市加快推进“文化强市”“旅游强市”建设,成功获评全国文明城市,英雄城知名度、美誉度进一步提升。十大文化重点工程建设稳步实施,滕王阁5A级景区创建成功,实现5A级景区“零”的突破,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公园顺利开园。文化产业稳步推进,拥有规模以上文化企业265家,建成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个,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1个。成功举办世界VR产业大会、南昌国际军乐节、南昌飞行大会、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等。文化事业提质增效,基本实现市有四馆(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县有三馆(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覆盖率100%、村(社区)综合性文化中心建设完成率100%。拥有市级及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26个。

二、“十四五”时期我市文化建设的发展思路

“十四五”时期,我市迎来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在融入新发展格局和推进文化强市建设中,满足人民群众更高水平的文化需求,为文化建设提供强大的发展动力,同时拓展广阔的发展空间。未来五年,我们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着力传承优秀文化、弘扬时代精神、讲好南昌故事,积极运用5G、VR、AR、AI、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文化发展,催生新的文化业态和发展动力,提高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质量,升级文化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努力把我市打造成为国际知名文旅强市、国内重要国际著名的旅游目的地。

在发展目标上,实现社会文明达到新高度。党的创新理论成果深入人心,红色基因更好传承与弘扬,英雄城文化魅力充分彰显。文明城市常态长效,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更加健全,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到2025年,我市文化及相关产业营业收入超过700亿,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

三、“十四五”时期文化建设的重点任务

(一)全面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是加强理想信念教育。通过党史学习教育,强化教育引导、文化熏陶、宣传展示、制度保障,唱响主旋律,壮大正能量,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增强全体人民的国家意识、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生态文明意识等。二是深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组织开展文明交通、文明旅游等实践活动,引领社会风尚,凝聚社会共识,真正让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社会层面的价值导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成为社会共同思想和行为。三是加强社会诚信道德建设。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续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全面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提升市民担当敢为、诚信开放的省会首善意识和全球化视野。加强精神文明宣传阵地建设,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与新时代文明实践融合发,推动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

(二)培塑标识鲜明文化名片。一是擦亮英雄城红色名片。加强红色资源统筹规划,围绕“天下英雄城”品牌,策划推出一批重大文化作品。围绕“两个一百年”,挖掘、整理、展示革命历史和红色文化,开展“爱党爱国爱军”活动,把红色基因传承工作贯穿到英雄城建设的各个领域,渗透到人民工作生活和国防研学教育的各个方面,打造红色文化交流重要城市。实施红色经典出版文化工程、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工程。二是传承创新优秀传统文化。以产业化策略深度开发南昌“瓷板画”“上坂关公灯”“西山万寿宫庙会”等5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推出“非遗”研学活动。建立“宋词初祖”二晏(晏殊、晏几道)博物馆及其文化园,建设梅岭“都市山水”诗词碑林。举办“洪都书画”系列艺术展、历代南昌巅峰书画展。三是积极发展现代都市文化。加快打造开放多元、兼容并蓄、动感时尚的现代都市文化形象,塑造国际水准、省会特质、时代风尚城市面貌。依托赣江黄金水道、赣江市民公园和“一江两岸”文化和旅游资源,打造赣江一江两岸“最美南昌天际线”。推出一批能够代表我市时尚文化特色的艺术、音乐、文学作品以及动漫游戏等精品力作,建设青年友好城市,形成高品位的南昌文化核心引领区。四是创新文化传播和交流。积极参与国家对外文化交流和多层次文明对话,重点推进“一带一路”文化交流合作,鼓励和支持民间文化交流。以文化交流带动文化贸易,支持优势文化企业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大力发展对外文化贸易。完善“南昌全媒体中心”和县级融媒体中心功能,通过文艺展演、影视出版、媒体传播、旅游推广、学术教育等方式,构建优秀文化传播交流合作完整体系。

(三)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一是完善公共文化设施。规划建设一批标志性公共文化设施,重点建设南昌市图书馆新馆、市博物馆新馆,加快提升改造井冈山剧院等文化新地标。优化城乡文化资源配置,完善“都市15分钟文化圈”“农村30分钟文化圈”,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融合全市公共文化数字平台和资源,全面提升“南昌文化云”“文化南昌”等数字平台的在线服务深度、广度和使用效能,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智能化水平。二是提升优质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全面打响“千年豫章郡·天下英雄城”城市文化品牌,不断提升“南昌国际军乐节”等品牌活动的影响力。实施文艺作品质量提升工程,健全重大现实、重大革命、重大历史题材创作规划组织机制,不断推出反映时代新气象、讴歌人民新创造的文艺精品。加强文化队伍建设,培养造就高水平创作人才和德艺双馨的名家大师。三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生产经营机制,提升文化治理效能,完善文化市场综合执法体制。根据需求引进文化管理人才、高层次创新人才及相关领域优秀拔尖人才,采用聘用制、签约制、合作制等“柔性”人才政策。修订《南昌市非国有博物馆扶持办法》,进一步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深度参与各级各类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管理与运营。

(四)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是培育壮大文化市场主体。加快实施“龙头培育”计划,加大政府引导与政策扶持力度,规范国有企业市场化运作,推动优强企业上市融资,扶持一批竞争力强的上市企业预备军。创新推进一批中小旅游企业在创业板、新三板上市。围绕资产整合、资源共享、资本经营的思路,稳妥推进符合政策条件的国有文化企业实施股份制、混合所有制改革;扶持具有一定市场规模、发展潜力较大、成长性好的重点民营文化企业做大做强。二是打造文化产业高地。丰富文化产业业态,全面推进“文化+”“+文化”发展战略,推动文化产业与科技、金融、旅游、生态、信息、体育等领域深度融合。大力发展新兴文化产业。深入挖掘我市历史文化资源,培育和塑造一批具有鲜明南昌英雄城文化特色的原创IP。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消费模式,壮大数字创意、网络视听、数字出版等产业。拓展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空间,持续推进我市VR产业基地、VR科创城人工智能产业园的建设。积极发展对外文化贸易,开拓海外文化市场,鼓励优秀传统文化产品和影视剧、游戏等数字文化产品“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