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专题专栏>归档专题>南昌市“十四五”规划纲要解读
高水平建设内陆开放新高地  开放之门越开越大
来源:   发布日期:2021-10-28   浏览量:

高水平建设内陆开放新高地  开放之门越开越大-----南昌市“十四五”规划纲要解读(七)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并在“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中明确,“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为此,在《南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深入贯彻落实国家进一步扩大开放重大举措,把高水平建设内陆开放新高地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作出了重要的部署。

一、“十三五”时期开放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十三五”期间,我市实现进出口总额631.48亿美元,是“十二五”的1.28倍,其中,出口385.76亿美元;实现服务贸易总额75.42亿美元,占全省总量的74%,在2020年海关总署公布的全国外贸百强城市排名中,我市上升至第34位;累计实际利用外资达173.91亿美元,年均增幅9.2%;引进世界500强投资项目80个、国内500强投资项目84个,累计新批境外投资企业156家;昌北机场旅客吞吐量于2017年突破千万人次,2018-2020年货邮吞吐量增速连续三年保持50%左右的高速增长,平均增速位居全国千万级机场第一;中欧班列(南昌)实现图定化常态运行,铁海联运“三同”试点全面开展。

二、“十四五”时期高水平建设内陆开放新高地的总体思路

“十四五”时期,我市将实施新一轮全方位高水平对外开放战略,推动开放合作向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转变,加快完善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开放环境,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以高水平对外开放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打造国际竞争新优势。

在具体目标上,《纲要》提出,到2025年,大南昌都市圈引领辐射能力显著增强,基本建成内陆高水平开放高地,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基本实现,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建立,服务国家开放大局的能力进一步提升,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速达到5%左右,实际利用外资额突破53亿美元。同时,《纲要》从优化开放格局、发展开放型经济、构建开放支撑体系三个方面对高水平建设内陆开放新高地系统部署了重点任务。

三、“十四五”时期高水平建设内陆开放新高地的主要任务

(一)着力优化开放格局。在新发展格局下,我市应把握新一轮的政策机遇、市场机遇和开放机遇,深度融入国家区域重大战略。一是全面对接国家区域重大战略。抓住中部崛起战略机遇,积极参与长江经济带建设,努力实现错位发展、协调发展、有机融合,推动大南昌都市圈打造对接长江经济带的先行区。主动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高标准谋划推进承接工作。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进程,紧密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海西经济区等重点城市群、都市圈,密切区域间经贸和产业合作,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创新发展模式、提升经济发展质量。二是加快推进城市国际化进程。“十四五”时期,我市应全方位植入国际化社区、国际学校、国际医院等国际化要素,持续提升城市国际影响力和美誉度。推动营商环境建设步入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轨道,营造一流国际化环境。优化人才服务,打造国际高端人才创新创业集聚地。积极承办重大国际展会,打造国际中高端会展和会议承办地。加强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贸易组织、国际金融组织等国际组织联系。深化国际友好城市合作,促进国际人文交流。三是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全面推进丝绸之路通道建设,通过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激发产业和市场主体的活力,形成互利共赢的经贸合作格局。深度参与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分工,引导外贸企业主动适应国际经贸格局变化,进一步巩固欧美高端市场,加强与东盟、俄罗斯、拉美等新兴市场贸易往来。充分利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和《中欧全面投资协定》(中欧CAI),积极探索“两国双园”建设,推动高端资源“引进来”。

(二)高水平发展开放型经济。坚持对标先进、改革创新,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我市开放型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一是建立健全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体制。我市应依托海关特殊监管区深化贸易便利化改革,全方位对接自贸区制度,积极在内外开放通道、开放平台功能、合作空间拓展、政策试点等方面谋求创新和突破,拓宽指定监管场所、综合保税区、国际物流、跨境电商等开放功能,创新综合开放监管制度与模式。加快建设自由便利高效的对外开放制度和政策体系,努力为全国内陆地区开放型经济提供“南昌样板”。二是推进更高水平开放招商。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并重,深入推进实施“5020”“三请三回”“三企入赣”“三百工程”“产业链招商”等五大行动,聚焦头部企业,紧盯世界500强、中国500强、民营500强、服务业500强、新经济500强等五类“500强”开展招商,力争在“152”项目引进上实现重大突破。树立全要素招商引资理念,针对我市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的薄弱环节加大招商引资和人才引进的力度,促进引资引技引智融合发展。充分挖掘海外侨资侨智资源,加强驻外招商机构建设,促进海外赣商回归。进一步优化招商队伍结构,推动招商队伍及时掌握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等领域知识,提升专业化招商水平。三是推动外贸做优做强。扩大电子信息、汽车及新能源汽车、装备制造等高质量、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出口,着力提升纺织服装、医疗物资等传统劳动密集型出口产品质量档次和附加值,积极推动大型成套设备开拓国际市场。实施“外贸主体孵化培育”计划,对全市无出口实绩的潜力企业进行孵化培育。鼓励以新洪城大市场为核心加快申报市场采购贸易方式政策试点。对外贸龙头企业实行“一企一策”“一类一策”等个性化服务,扩大贸易型企业进出口规模,鼓励企业向“工贸一体”转型。加快发展文化创意、中医药服务等特色服务贸易,积极发展数字贸易,扩大咨询、研发设计、节能环保、环境服务等知识密集型服务进口和旅游服务进口。依托省电子口岸建设高水平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开通9610、9710、9810进出口和1210保税出口业务模式。在综合保税区开辟服务贸易孵化区,探索建立与服务贸易特点相适应的口岸通关管理模式。四是有序引导企业走出去。健全走出去综合服务体系,提高有关国别投资环境、市场环境、政策环境等咨询服务水平。支持有条件的贸易型企业走出去,在全球范围内整合产业链。发挥重点企业龙头作用,引导组建企业战略联盟,加强与央企、知名跨国公司合作,实现优势互补、“抱团出海”和“借船出海”。鼓励以并购重组等方式开展境外投资,发展工程总承包、投建营一体化等新型“走出去”模式。

(三)构建高能级开放支撑体系。着力打通开放大通道,搭建开放大平台,加快构建高能级开放支撑体系,全面提升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效益。一是着力畅通开放大通道。构建国内国际航空物流大通道,加密北京、上海、广州、重庆等干线市场航班,支持增开国内、国际全货运航线航班,逐步形成南昌与东南亚“3-4小时航空交通圈”,与全球主要城市“12小时航空交通圈”。畅通国际铁路物流大通道,整体构建形成面向亚欧大陆的“中欧班列+东盟专列+区域快线”的国际国内铁路集疏体系,高效衔接国际国内铁路物流,形成“一站式编组、便捷式通关、一程式通运”的铁路物流服务网络。二是构建高能级开放大平台。全力建设南昌向塘国际陆港,主动对接九江港、洋山港、宁波港、厦门港、福州港、深圳港等内陆港口/沿海港口物流枢纽合作,探索推动同沿海沿边口岸、港口开展内陆无水港建设,争取获批建设国家级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全力建设南昌国际智慧空港,以临空经济区为核心,加快构筑以“一区三口岸”为核心的江西首个多式联运中心。依托昌北国际机场,建设区域性智慧空港物流中心,引导临空型及关联产业集聚发展。推动昌北航空口岸与南昌综合保税区联动发展,实现区港联动。全力推进中国(南昌)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形成以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为龙头和核心,以其它区域若干个跨境电商示范园区为补充的“一核多片”的跨境电商产业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