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发改工作>经济与社会发展>社会发展
破除机制障碍 打造家门口的好学校—南昌市深入实施教育集群共建共享战略
来源:   发布日期:2018-10-18   浏览量:

南昌常住人口546.36万,随着新型城镇化步伐加快,教育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为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迫切需求,南昌坚持以教育集群共建共享为抓手,不断深化教育领域改革,破除机制障碍,加强区域间共建共享,破解教育难点。

一、急群众之所急,破解生源不均瓶颈

学校生源优劣不均、多寡不均是教育均衡发展的核心制约因素之一。为了实现生源均衡,营造公平教育环境,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南昌市率全国之先,在2014年印发《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关于严禁非政策性择校行为的通知》;2015年又印发了《南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严禁非政策性择校行为的工作意见》,严禁各类形式的非政策性择校行为,确保招生计划的严肃性和招生程序的阳光公开,严禁择校政策由城区拓展到部分县区;2016年,我市严禁择校政策由城区全面拓展到县区,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均按照相对就近、免试入学的原则,合理划分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学区范围,起始年级班额得到有效控制。

二、想百姓之所想,启动集团发展带动战略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市区域、校际和城乡之间教育资源仍然存在不均衡,还无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质教育需求。为配套政策巩固落实,从2013年,我市率先在全省试点学区化管理改革,采取1112模式强弱帮扶、优化组合,组建多个学区,放大优质教育资源,让更多的老百姓就近享受优质教育;2015年,南昌市率全省之先组建了10个市级初中教育集团化联盟、22个区级义务教育名校大学区、8个市区两级协作学区;2016年,组建了6个教育集团;2018年增加2个教育集团,6个区域教育协同发展共同体。

(一)注重实效,让学校“动”起来。采取“名校+新校”、“名校+弱校”、“名校+农校”、“名校+民校”等“名校+”模式,发挥名校的辐射、示范作用,实现集团学校共同发展。一是协同推进、共同发展。发挥集团各校的主动性、积极性,实现快速成长进步。二是专业引领、自主发展。以办学体制和人事体制改革作为重点,完善集团评估和考核评价机制。三是注重实效、分步推进。在品牌、文化、师资、管理的输出上狠下功夫,确保规范化、制度化。

(二)创新机制,让学校“活”起来。一是在办学机制上,形成多法人共同体、单法人均衡体、市区结合共享体三种模式。二是在管理机制上,依托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和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施方案,灵活开展集团学校管理工作。三是在用人机制上,采取“支教、游教、带教、研教”等多种模式,推进“柔性+刚性”相结合教师流动机制。

(三)营造氛围,让学校“走”起来。通过报纸、网络等多种媒体,营造舆论氛围,提升知晓率,取得社会信任与支持。

目前,全市因开展集团化、学区化工作而受益的局属学校学生达6.48万人,占全市局属初中学生的95%以上。东、西湖区受益学生占98%以上,青山湖、青云谱受益学生占75%以上。经开区、高新区、红谷滩新区受益学生也在65%以上。

三、谋学校之所谋,聚焦教育内涵品质提升

(一)消除壁垒,打通内涵提升通道。

一是实现三个共享。集团内运动场、图书馆等功能教室和专用教室实现教学设施资源共享;建立教研共同体,依托现代信息教育技术手段,实现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共享;通过特色课程建设、先进管理理念辐射等方式,实现优质管理课程资源共享。二是实现两个贯通。通过教师有序流动或跨校任教、短期支教、教师跟班学习等多种方式贯通教师交流的通道;通过校际之间统一编班、学生跨校选课、跨校活动等多种形式贯通学生交流的通道。

(二)创建共同体,畅通品质提升通道。

一是提升质量。在牵头校的直接带动下,成员校实现质的飞越,成为学生和家长公认的好学校。二是提升师资。成员校教师学习牵头校优秀教师的经验,提升自己;牵头校教师给成员校带去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三是提升学生。学生无需择校即可零距离享受优质教育,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稳步提升。

四、求教育之所求,扩充优质教育资源

(一)找准着力点,扩充优质教育资源。

一是转变办学理念。不断提升教师的水平,提高教育质量。二是提升教师素质。不断增强教师队伍的业务素养、人文意识,提高教师对集团认同感。三是打造品牌特色。依托本校特色,走差异化发展道路,形成百花齐放的教育格局。四是建设校园文化。确保环境设施、制度和思想建设文化回归教育本真,保持校园“书香之地”的文化底色。

(二)找准发力点,扩充优质教育资源。

一是输出优质管理经验。将优质学校管理机制拓展输出,使其他学校借鉴、吸纳、融合优质学校高效的管理,提高校本运行机制的科学性与有效性。二是建立整体协作机制。督促牵头校主动承担整体协作运行职责,研究制定集团整体发展规划,推进一体化教学、重大事项讨论等机制。三是不断借鉴学习。积极向其他集团学习,向发达地区求经,不断学习借鉴先进经验,依托本集团实际,做好管理制度、管理办法的转化工作。

(三)找准续力点,扩充优质教育资源。

一是激发学校内生动力。采用学校自主组合、行政主导组合等多种方式,综合学校间优劣势,激发学校的自主参与热情。二是复制推广多元模式。依据教育资源的聚合特点,综合采取委托管理、多法组合、同学段联盟、跨学段联合等多样化联合办学形式。三是健全开放联动机制。推动课程共享,促进师资交流,推进管理变革,强化校社互动,形成家长、社区参与集团办学的治理机制。

通过几年努力,取得了四个方面的主要成效。

一是通过集团带动,学校校园文化、师生面貌有了新变化。主体校引导成员校创建本校校园文化,陶冶学生的情操,凝聚师生的精神气,转变了全校师生的精神面貌。例如青云谱水榭花都小学,依托主体校洪都小学的“蓝梦文化”打造自身校园文化—“汽车文化”;安义东阳中学与重庆行知教育集团合作,推行“会做人、会学习、会生活、会处事”知行合一的“行知教育”模式。

二是通过集团带动,师资、教学、德育等方面有了深度融合。通过组织集群学校开展的新教师跟岗实习、名师结对跟岗培训、“同课异构”、“青蓝讲坛”读书展示、“名师工作室”“名科”示范、“三色教育”实践等活动,有效的促进了集群校在精神、理念、知识、能力等方面深度融合。

三是通过集团带动,学生行为习惯、学习成绩有了较大进步。高新孺子学校与南昌三中成立集群化办学后,在三中集团的引领下,高新孺子学生的综合素质、习惯养成等方面有了明显提高,群众满意度不断上升,获得了众多家长的赞誉。2017年中考,该校一类重点高中录取率名列全市公办初中第二名。

四是通过集团带动,家长对学校有了新的认同,部分学校学生回流明显。原来一些不被看好的学校,家长非常抵触送小孩去就读,还多次到局里上访,要求调整学区,但经集群化管理后,情况反转,家长再三要求回到原地段就读。例如现在的南师附小香溢花城校区,之前是小区配套学校,家长眼里的“村小”,该小区业主拒绝送孩子就读该校,但是加入南师附小集团后,成为了热点学校,家长眼里的“香饽饽”,社会反响良好,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