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发改工作>经济与社会发展>经济运行
关于上半年全市经济运行情况和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建议
来源:   发布日期:2018-08-02   浏览量:

今年以来,面对国内外复杂多变的经济发展环境,全市上下紧紧围绕年初制定的任务目标,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引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着力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深入推进强产业、兴城市、促改革、优生态、惠民生等各项工作,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稳的格局在巩固,进的走向在延续,好的态势更明显,总体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为完成全年发展目标任务奠定坚实基础。

一、经济运行特点

总体来说,上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呈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紧扣目标,保持定力,经济发展稳中向好。上半年,我市大部分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财政总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际利用外资增速全省排名第1,分别增长9.5%19%16%9.7%,增速分别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42.35.70.2个百分点;出口值增速全省排名第3,增长33.6%,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1.1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5%,高于全省平均0.1个百分点,在全省排第4;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1%,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1个百分点,在全省排第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6%,高于全省平均0.9个百分点,在全省排第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1%9.1%,增速均排名全省第7。从中部省会城市排位看,我市地区生产总值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均排名第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均排名第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幅排名第3

(二)聚焦实体,强化平台,产业发展欣欣向荣。坚持既定战略目标、总体布局、工作举措不动摇,紧紧围绕“一核两重”产业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四个“四年倍增计划”,聚焦实体经济这个重点,不断强化平台支撑,厚植现代化经济发展的产业优势。

1.工业经济稳中向好。1-6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5%,比全国和全省增速分别高2.80.4个百分点,连续13个月增幅列居全省11个设区市首位。其中,电子信息、机电制造、纺织服装三大产业增加值均实现两位数较快增长,增速分别达到18%17.5%10.7%工业投资速度加快,1-6月增长14.5%,高于全省工业增速4.6个百分点,高于全市投资增速1.9个百分点。工业关联指标表现优异。工业用电量增速持续加快,前6个月,全市累计实现工业用电量51.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4%,高于全省平均增速3.1个百分点,增速全省第3。其中,制造业用电量增长29.4%,高于全省平均增速18.1个百分点,在全省排第2位。

2.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服务业增速持续高于GDP增速,上半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增长9.9%,高于GDP增速0.8个百分点,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一半。新兴服务业加快发展,涌现了一批市场潜力大、成长速度快的新兴服务业企业,全市规上服务业中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主营业务收入分别增长了14.8%42.4%。金融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超过1/5,全省金融商务区聚集全省80%的省级金融机构,落户金融类企业总数超过800家,区域性金融中心格局初步形成。南昌苏宁广场等一批商贸新型业态项目开工建设,城乡消费持续扩大,区域性商贸中心不断推进。加快推进“互联网+”智慧物流建设,向塘铁路口岸(2期)物流信息化平台项目获得省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1500万元资金支持,以“江西尧泰风快平台”和江西“马力冷运”平台为依托,着力打造智慧物流配送体系。

3.都市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强力推进南昌绿谷建设,溪霞现代农业园区一期3500亩核心区基本建成,中国云厨(南昌)全域产业园项目已开工建设,安义古村成功创建国家4A景区。依托南京巴布洛、山东三江集团等国内一流企业以及市政控股、国资集团等国有平台,在沿城市外环线和主要干道沿线打造巴布洛云厨全域产业园、南新市政生态产业园、湾里区九龙溪等20个“田园综合体”。围绕发展都市现代农业的定位,大力推进乡村旅游、农村电商、民宿等农业农村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涌现了如新建区仙里新支民宿村、湾里区泊园茶村、梅林竹苑、罗亭镇岭南电商村等一批示范亮点。

(三)建管并举,乡村振兴,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久久为功兴城市理念进一步深入人心,城市建设和乡村振兴并重,繁荣新城与复兴老城并举,不断拓展经济社会发展的承载空间。

1.基础设施加快建设。道交通2号、3号、4号线工程、洪都大道快速路改造工程、向塘铁路物流基地路网工程等13个重点推进的城市建设项目全部开工,上半年累计完成投资52.48亿元,占年度计划的47.5%。九龙湖综合管廊一期工程龙虎山大道、九龙湖综合管廊一期新余街、洛阳东路、青山北路4个地下综合管廊项目共完成廊体长度3.68公里,占总长的31%。海绵城市建设面积完成3.44平方公里,占年度计划任务的21.9%。完成城镇污水管网项目48个,长度约28.7公里。扎实推进农村公路建设和危桥改造,今年我市计划建设农村公路49.6公里,改造9座危桥,目前两项工作进展顺利,年底前可全面完成任务。

2.城乡环境继续提升。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实施“蓝天、清流、净土”三大行动。印发了《南昌市2018年度蓝天保卫战综合实施方案》,建立了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项目库和污染地块名录及开发利用负面清单。加强劣V类水质断面整治督查,实施前湖水系及乌沙河上游段、幸福渠等重点河段流域生态治理,大力推进沿江北大道、华源江纺、朝阳片区水系等截污工程。持续深入推进“马路本色”行动,将“马路本色”行动由主次干道向小街巷和社区延伸。深化“厕所革命”行动,对全市公厕基本情况进行全面调查摸底,印发了《南昌市“厕所革命”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截至6月底,我市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1.7%,比去年同期提高13.3个百分点;地表水国考、省考断面水质状况总体稳定,县区跨界断面水质状况大大好于去年同期;全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水量达标率为100%

3.村镇建设稳步推进。大力推进21个特色小镇建设,继续推进新农村村点整治和“美丽乡村示范线”打造。全力整治人居环境,在实现农村垃圾集中处理全覆盖的基础上,积极推行农村垃圾分类处理试点;大力开展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全面实现我市养殖粪污处理全覆盖;全面启动以农村殡葬制度改革为重点的农村移风易俗,全力整治秸秆焚烧。

(四)深化改革,创新开放,发展活力不断增强。始终坚持问题导向,不断释放改革红利、创新动力和开放活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可持续性显著增强。

1.改革取得新突破。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和其他重要领域改革。持续推进降低企业成本优化发展环境专项行动,对省里出台的系列惠企政策的落实情况逐条开展“回头看”。坚持问题导向,利用手机精准帮扶APP拓宽企业与政府的联系渠道,及时跟进了解企业运行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新要求,以便更好的服务企业,调整政策。南昌市行政审批局正式运行,集中了市发改委、工信委等33个部门原本承担的行政许可权及与之相关联的全部审批事项,开启了“一枚印章管审批”的新篇章。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的实施意见(试行)》,对政府投资项目进行从前期决策、资金使用、后期监管、争取上级支持的全流程管理。南昌以基于5G应用的民生服务和社会治理示范项目成功入选“5G规模组网建设及应用示范工程示范城市名单,开创我市5G新纪元。

2.创新引领新成长。创新创业蓬勃发展,新动能加速成长。上半年,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38617户,增长9.7%;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增长33.6%70.4%。科技创新取得重大成果,国家硅基LED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继蓝光LED后,高光效黄光LED制造技术取得重要突破,获全球半导体照明年度新闻奖。夯实创新平台载体,江联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技术中心获批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南昌高新区、慧谷产业园、中航长江设计师创意产业园获批为全省首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扎实推进南昌科技广场、中国(南昌)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建设,为企业自主创新保驾护航。强力实施“天下英雄城聚天下英才”行动,出台《南昌市“洪城计划”人才工程实施细则》、《南昌市顶尖领军人才领航计划实施细则》等一系列人才政策,大力吸引人才集聚。

3.开放获得新成果。1-6月,省口径实际利用外资实现19.17亿美元,增长9.7%;出口253.15亿元,增长33.6%新引进了中骏瑞驰国际AR/VR科教产业创新城、中微半导体MOCVD设备生产基地、科莱电子触控显示一体化等一批高质量、高科技的产业项目,促进了电子信息、VR等产业进一步集聚。本土企业加快“走出去”,江联重工集团与伊朗中央石化工业发展集团成功签署约4.1亿欧元的《设备采购与服务合同》,建设一座年产100万吨的乙烯工厂;泰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巴基斯坦承接了6500万美元的电力设备供应安装工程项目。外经带动外贸出口成效显著,外经企业出口同比增长295.7%。生产型企业出口大幅增长,上半年全市生产型出口13.39亿美元,增长25%,其中,排名第一的智慧海派出口3.21亿美元,占全市生产型出口比重近1/4。积极对接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发展倡议,今年420日,中欧(南昌-莫斯科)国际铁路货运班列正式运行。

(五)挂图作战,强力推动,重大项目进展顺利。重大项目对投资增长形成有力支撑,上半年,全市5000万元及以上施工项目810个,比去年同期增加47个,投资额同比增长37.9%,高于全部投资25.3个百分点,对全部投资增长的贡献率高达132.6%。截至6月底,我市395个重大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479.34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34.5%279个项目开工,开工率70.6%103个重点推进的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77.87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46.5%93个项目开工,开工率90.3%。总体来看,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和民生实事项目开工情况较好;工业、服务业、城市建设、城市管理项目投资完成情况较好,社会事业项目投资进度相对较慢。

(六)以人为本,改善民生,幸福指数节节攀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忘初心,始终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最高追求,努力推动民生福祉得到新改善。

1.着力打好脱贫攻坚战役,念兹在兹心系困难群众。紧紧围绕6950名贫困人口脱贫和33个省市贫困村全部退出的目标,扎实开展脱贫攻坚“春季攻势”和“夏季整改”行动,深入推进教育扶贫再对接、健康扶贫再提升、住房安全再落实三项工程。改变多年来县里低保标准低于城区的现象,县区低保标准统一提高到每月610元;将特困供养人员、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及其他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纳入大病医疗保险救助范围。

2.大力支持就业培训创业,“授人以渔”筑牢生活基础。上半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5.1万人,开展工业园区企业用工培训17127人、创业培训8222人、家庭服务业从业人员培训2918人,新增发放创业担保贷款4.89亿元。

3.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竭尽所能解决后顾之忧。截至6月底,我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的参保人数均超额完成全年任务;在全省率先为全市近4060周岁及以上城乡特困人员、重点优抚对象和所有7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提供意外伤害险,截至6月底,全市共赔付老年人意外伤害险508件,赔付资金182.66万元。

4.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不遗余力发展社会事业。围绕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力发展智慧健康养老产业等方面,促进社会事业全面繁荣。印发了《南昌市实施义务教育优质学校集群带动发展战略第一轮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进一步拓宽优质学校覆盖面,在六个中心城区建立了区域教育协同发展共同体。加快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云平台建设,将南昌市文化馆、图书馆、美术馆等丰富文化资源纳入平台,形成线上平台服务+线下文化设备部署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力推进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机构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签约服务,目前全市签约服务率达到50%以上。

二、经济运行中存在的困难问题

虽然上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稳健,下半年有望继续保持稳中有进的良好势头,但仍然要切实做到理性看待、稳不忘忧。当前国际国内经济环境仍然错综复杂,经济运行中既有短期波动性的问题,也有中长期结构性的困难,主要表现在:

(一)经济下行压力不减。虽然上半年我市大部分主要经济指标表现亮眼,但产业结构调整任重道远。今年以来,得益于产品价格上涨,传统产业一改颓势,工业增加值增速有了大幅提高,但技术改造的贡献较低,这种增长不具备可持续性。与过去几年相比,新兴产业例如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汽车和新能源汽车的工业增加值增速则明显回落。同时,要充分估计外部环境和政策变化对我市经济运行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例如:中美贸易冲突对我市出口的直接影响虽然很小,但企业信心和市场预期将产生波动,航空、电子信息、新材料等一些新兴产业的关键设备和零部件进口可能受到限制,部分企业为了规避贸易战风险将出口加工订单转移到其他地区的分厂等。

(二)实体经济困难加大。1-5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成本为86.53元,比去年同期增加0.23元。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突出,尤其是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途径进一步收窄,承担高额融资成本。钢铁、建材等上游工业品价格大幅上涨,显著提升了上游企业的经营效益,但成本压力大部分转嫁到下游企业,以致这部分企业原材料成本提高较大,生产经营压力显著增加。劳动密集型企业招工难、稳工难问题长期存在,劳动力成本逐年上涨。

(三)投资增长动力不足。上半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6%,比去年同期增速低0.5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投资和基础设施投资增长较快,增速分别为14.5%30.5%,但民间投资和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偏缓,分别增长9.5%7.4%。随着国家强化对地方融资平台的监管,基础设施投资维持快速增长面临很大压力。从民间投资看,近两年来,我市民间投资增长持续处于低位,明显低于全市投资平均增速。其原因:一是由于市场信心不足,实体经济投资回报低,融资环境趋紧等综合因素,企业投资意愿不强;二是市场开放程度不高,一些民间资本有意愿进入的领域没有完全放开或操作起来比较复杂;三是我市投资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政府对市场行为的干预仍然较多,据我们调研了解,没有国有资本参与的股份制企业的股份转让,也需要政府批准。从房地产投资看,今年上半年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比去年同期低12.7个百分点,商品房新开工面积负增长。由于征地拆迁困难,房地产开发土地出让进度比较缓慢,趋严趋紧的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房地产企业放慢开发节奏,保证现金流位于安全水平。

(四)部分园区亟待转型。随着我市城市建设范围日益扩大,以前较为偏远的工业园区和企业所在地逐渐纳入城区范畴,从城市发展规划、环境保护等多方面因素考虑,昌南工业园、昌东工业园、长堎工业园等城区所属的工业园区转型升级迫在眉睫。我市目前对这些园区的功能定位和产业转型尚未有较为明确的安排,长此以往可能导致部分优质企业流失。罗家集几千户纺织企业因发展空间不足,难以扩大再生产,急切需要新的发展平台和空间承载,而昌东工业园区因高铁新区规划和环境容量限制,难以满足企业发展需求。据我们了解,德安、共青城、奉新等地纷纷通过相关行业协会、商会、具有带动力的骨干企业,在我市开展专项招商,力图说服我市纺织服装相关企业去当地投资办厂,共青城的招商工作已产生一定影响。纺织行业龙头央企中国恒天集团十分看好罗家集针纺产业集群的发展潜力,多次深入企业考察调研,拟在我市建设完全符合环保要求,高起点、高定位、高科技、智能化集中控制的智能制造产业园区。但由于我们对这些工业园区在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方面考虑不足,该项目空有企业投资意愿却难以落地。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和建议

下半年,我们要紧扣年初制定的目标任务,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引领,继续深入推进强产业、兴城市、促改革、优生态、惠民生等各项工作,切实担当首位使命,提升经济社会发展质量,确保全面完成全年各项计划目标。

(一)着眼转型升级,持续推进产业大发展。坚定不移实施“一核两重”的产业发展战略,大力推进工业、农业、服务业、招商引资四个“倍增计划”,加快制定《高铁新区产业规划》《扬子洲产业发展规划》,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是加快培育新兴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方面,要用好江铃牌照资源,引进战略合作者,迅速提升产品档次和产业规模。电子信息产业方面,在LED领域稳定发展中上游,大力突破应用端;在智能移动通讯终端领域,大力推动产业配套,便捷通关条件,建设检测平台,适时发展自主品牌,切实将产业优势转化为出口优势。生物医药产业方面,努力促进中成药产业龙头企业兼并重组、裂变扩张,充分发挥营销优势,大力发展生物医药、化学药和有源医疗器械。航空装备产业方面,大力突破民用航空制造和通航产业,使研发优势尽快转化为产业优势。二是提升改造传统产业。抓住传统产业快速增长的有利机遇,加大工业技改、环保改造投入,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纺织服装产业方面,完善产业发展平台,提升生产技术水平,提高产品附加值,打造自主品牌。食品产业方面,着力引进培育一批生物酶等高附加值食品制造企业。三是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加快研究制定促进我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按照“以入统为常态,不入统为特例”的原则,在服务业重大项目、产业集聚、企业龙头、公共服务平台、新服务新业态、增加有效供给等方面给予资金政策支持,重点扶持创新性、辐射带动能力强的现代服务业企业(项目),特别是与国家“十三五”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任务密切相关的重点企业(项目)。全力承办好世界VR产业大会,以此为契机,努力实现全球VR企业、项目、人才、资金等要素集聚。四是优先发展现代农业。聚焦乡村振兴战略,出台我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招大引强推进项目,按照“成熟一个、研究一个、扶持一个”的原则,积极推进、跟踪服务,促进南京巴布洛江西云厨小镇、山东三江铭宸智慧农业科技产业园等项目早建设、早投产。着力打造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支持服务农业10大产业发展和20个田园综合体建设;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优化农业种植结构,提升经济作物比重;着力培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接续和新扶持一百个左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二)坚持建管并举,持续推进形象大提升。打造新城与复兴老城并重,在大力推进九龙湖新城、瑶湖新城、儒乐湖新城、望城新区等新城建设的同时,按照“城市修补、生态修复”的要求,加快复兴老城,着力推动城市品质提升。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加快推进轨道交通二号、三号、四号线建设,积极推进“海绵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公共停车场建设以及装配式建筑发展。继续大力推进“美丽南昌幸福家园”综合整治,大力实施市容环境整治、城市交通畅通、城市文明提升三大工程,针对治理要点、难点,抓好一批专项整治。继续抓好“五位一体”新农村、新户型示范村和特色小镇建设,着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落后的局面。扎实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巩固提升铁路沿线农村环境整治成果,打造沿线美丽风景带。

(三)深化改革创新,持续推进动能大激活。进一步释放改革红利。继续开展降低企业成本优化发展环境专项行动工作,对我市降成本优环境领导小组及入企帮扶方案进行调整,利用手机精准帮扶APP进一步深入解决企业实际困难,根据新问题、新情况进行政策设计,做好政策储备。加快推进行政许可标准化建设,规范各项审批行为,推动行政审批提速增效。进一步发挥开发区改革开放排头兵和转型升级主阵地作用,出台我市《关于促进开发区改革和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加大对开发区财政支持和土地保障力度,落实国家级开发区全链审批赋权,引导各开发区聚焦优势、错位发展。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信用体系建设,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全面完成南昌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一期)建设,推进与省级公共信用信息平台的联通对接,同时加大公共信用信息数据归集力度,鼓励有条件的市直单位与市级平台连接,实现数据联通。进一步激发创新活力。深入开展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出台《南昌市科技计划管理改革的实施意见》。持续完善“1+N”科技创新体系,加快研究出台一系列关于加大全社会研发投入、加快知识产权强市、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等政策措施,使科技政策体系更有力地支撑我市产业发展。围绕我市重点产业,进一步调整科技计划类别,集中科技经费支持重点产业发展。加快科研机构引进和创新平台建设,重点推进中科院苏州纳米所南昌研究院、高新区天津微技术研究院、南昌同济江铃汽车创新研究院、华中科技大学PET研究院等一批与我市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紧密相关的新型研发机构的引进和建设。

(四)破解要素制约,持续推动项目大建设。坚持把抓项目、扩投资作为稳增长的关键举措,以加快推进395个全市重大重点项目为抓手,通过前置把关、高位推动、挂点调度、归口管理、分类推进、分级协调、集中督查等方式,努力破解项目建设中的要素瓶颈制约难题。进一步保障用地指标,确保有限的用地指标优先用于解决重大重点项目落地,特殊项目,由国土和林业部门按照一事一议方式,想方设法予以保障;继续加大批而未征、征而未供以及低效闲置土地清理和“去库存”力度,清理出的土地优先用于重大重点项目;优先推荐符合条件的市重大重点项目申报列入省重点建设项目、省大中型建设项目、省市县三级联动重大项目,积极争取省级层面协调解决用地指标。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创新金融方式,加强政企银社对接;充分利用我市企业债券“直通车”政策,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发行企业债券;引导和鼓励地方融资平台存量项目转型为PPP项目,对符合条件的项目按照化债规模的一定比例给予奖励;通过完善工作程序和审核操作流程,建立向上争取资金的容错纠错机制,鼓励县区和部门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加强对重大项目推进情况的督查,对签约项目建档、签约客商跟进、重点项目帮扶等环节实行动态监督,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建立专门台账,实行销号管理,并做到一月一专报。

(五)立足绿色发展,持续推进生态大优化。继续大力实施“清水、护山、守地、划线”战略,以建设生态文明试验区为抓手,着力打造“鄱湖明珠、中国水都、东方水城”的生态名片。保卫好蓝天。紧紧抓住“控煤、减排、管车、降尘、禁烧、禁放、治油烟15字要求,围绕解决大气污染治理中的突出问题,着力补足城市扬尘治理、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餐饮油烟整治等方面工作短板,切实提高大气污染治理实效。守卫好净土。建立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数据库的基础上,加强对永久基本农田日常监测监管,严防基本农田“非农化”。加强固体废物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处理,开展土壤污染治理和修复,实现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护卫好清流。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完成2018年消除“新建小桥村”等5个劣五类水断面任务。稳步推进黑臭水体治理,对近年来没有实施清淤的城区主要河湖进行一次全面的清淤整治。积极推进市、县、乡三级污水处理厂的建设、改造和扩容,力争到年底实现城市生活污水一级A标准全处理,县城污水处理达到一级A标准、处理率不低于75%,乡镇污水收集处理率超过50%完善制度体系。依据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实施方案,尽快制定《南昌市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实施意见》,积极探索生态保护补偿、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等生态环境经济调节机制,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建设考核指标体系,创新政绩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

(六)聚焦大众福祉,持续推进民生大改善。坚持财力优先向民生集中,政策优先向民生倾斜,服务优先向民生覆盖,进一步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建设,着力解决好就业、教育、医疗、社保、住房等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积极发展小额信贷扶贫、光伏扶贫、电商扶贫、金融扶贫、旅游扶贫等,确保产业扶贫全覆盖;积极组织开展贫困户转移就业技能培训,推进实施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等就业扶贫专项活动;继续抓好教育扶贫再对接、健康扶贫再提升、安居扶贫再落实三大工程,扎实兜牢保障扶贫。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尤其抓好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创业。加快构建“区域协调、共建共享、统一监管”的公共服务保障体系,重点在农村义务教育、职业教育、乡镇养老、文体活动、乡村旅游等方面加强统筹,推进发展。着力推进旧房改造安置工程、滕王阁景区4A5A提升改造工程、南昌市二十八中湾里校区、南昌市第一医院九龙湖分院、南昌市公共实训基地、南昌市民中心、南昌军事装备展示中心等一批有助于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的社会民生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