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发改工作>经济与社会发展>经济运行
南昌市2018年1-8月经济形势分析报告
来源:   发布日期:2018-09-26   浏览量:

今年以来,面对国内外复杂多变的经济发展环境,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年初制定的工作目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第十四届六次全会、市委第十一届五次全会精神,稳步推进高质量发展,切实发挥构建大南昌都市圈的核心引领作用,努力推动大南昌都市圈做大做强做优。

一、经济运行特点

1.经济运行积极稳健。1-8月,我市大部分主要经济指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规上工业增加值、实际利用外资分别增长9.5%10%,高于全省平均0.41个百分点,在全省各设区市排名第一,其中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已连续15个月领跑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6%,高于全省平均1.9个百分点,排全省各设区市第二位;财政总收入、进出口总值分别增长13%18.2%,排全省各设区市第三位;固定资产投资、出口值分别增长11.8%7.7%,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先行指标走势向好。1-8月,全市公路货运量和周转量分别增长14.6%9.6%,分别高于去年同期4.71.8个百分点。全市工业用电增长7%,高于全省1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用电增长24.3%,高于全省14.6个百分点,增速列全省第二。金融信贷规模持续扩大,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保持较快增长,同比增长17.8%,高于去年同期0.8个百分点。

2.结构调整形势好转。1-8月,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5%,已连续15个月领跑全省。产业转型升级和动能转换步伐加快。下半年以来,我市新兴产业增长逐月加速,彻底扭转年初低速增长的态势。1-8月,全市制造业、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速分别由上半年的9.7%10.9%9.0%加快到12.7%15.7%11.1%,分别高于全市工业3.26.21.6个百分点。电子信息产业和机电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4.6%14.6%,分别高于全市工业15.15.1个百分点。“互联网+商业”保持快速增长。全市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商品零售额64.45亿元,占全省比重达62%,同比增长37.4%,增速比全省平均水平高8.5个百分点,高于全市限上零售额增速26.9个百分点。

3.需求动能支撑减弱。一是投资增长后劲不足。今年以来,我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相对平稳,1-7月增速一直保持在12%以上,进入8月后,增长势头有所放缓,1-8月全市500万元及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8%,高于全省平均0.2个百分点,排名全省第六,低于去年同期1个百分点,系今年以来首次低于12%的年度计划目标。其中:1-8月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增长30.1%,比1-7月回落1.9个百分点。房地产投资增速今年以来一直处于低位,1-8月全市房地产投资增长6.9%,低于去年同期13个百分点。二是出口增速明显放缓。1-8月,全市海关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18.2%,低于1-73.8个百分点,增速自今年2月的86.8%已连续6个月回落。其中出口总值增长7.7%,低于1-76.5个百分点,由今年2月的151.3%的高速增长逐月回落至7.7%三是消费需求仍需提振。1-8月全市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0.5%,比1-7月小幅提升0.1个百分点,但低于去年同期2.8个百分点,低于全省0.9个百分点,低于年度目标计划1.5个百分点。总量占全省比重下降至36.7%,低于去年同期4.1个百分点。其中汽车类零售额增长4.9%,低于去年同期11.1个百分点。主要受购置税、关税等政策影响,汽车消费热度明显下降。

4.重大项目有序推进1-8月份,全市395个市重大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716.84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51.6%310个项目已开工,开工率78.5%103个重点推进项目中,97个项目已开工(含完工项目4个),开工率94.2%,较去年同期提高9.4个百分点;累计完成投资413.13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69.2%。总体来看,工业项目、服务业项目、城市管理、民生实事项目开工情况较好,开工率均超过90%;服务业、城市建设项目投资完成情况较好,年度投资计划完成比例超过70%,社会事业项目投资进度偏慢,截止8月仅完成年度投资计划34.3%

二、需要关注的问题

1.贸易摩擦影响逐渐显现。随着中美贸易摩擦持续发酵、美欧日等经济体初步达成自贸零关税协议,导致我国外部经济环境不确定因素增多。今年7月,美国宣布将对我国全部种类的纺织纱线、织物、产业用制成品以及部分家用纺织品和纺织机械加征关税,具体执行后可能对我市现代轻纺产业造成较大影响。航空、电子信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的关键设备和零部件进口受贸易摩擦影响可能进一步加深,如洪都集团表示部分进口原材料、零部件采购受贸易摩擦影响,供应商暂停为其供货。美元对人民币汇率自今年4月以来持续上涨,导致企业零部件、原材料及生产设备的进口需要花费更多的人民币,抬高企业生产成本,虽然美元汇率的上涨对出口销量具有促进作用,但企业毛利并未实现增长,企业整体利润受到削减。多重因素叠加导致市场观望情绪加重,投资意愿减弱。

2.实体经济困局难解。一是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依然突出。随着金融领域防风险、去杠杆的不断深入。地方政府和企业都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尤其是中小微民营企业,融资渠道收窄,资金成本显著升高。二是企业人力成本不断升高。劳动密集型企业招工难、稳工难问题长期持续,企业用工成本持续上涨。随着国家出台《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方案》,明确从明年11日起,各项社保费将交由税务部门统一征收。进一步引发大量创业型企业和中小微企业对人力成本可能升高的关注和焦虑。三是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持续上升。随着钢铁、建材等上游工业品价格的大幅上涨,导致下游企业成本随之升高。1-7月我市规上工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成本为86.66元,高于去年同期1.13元。规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0.4%,低于去年同期9.4个百分点。

3.项目建设仍需加快。目前我市重大项目推进中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征地拆迁和前期手续办理两大方面。其中:昌九大道快速路改造二期工程、洪都大道快速路改造工程、昌南大道快速路改造工程、育新学校紫金分校建设项目拆迁工作滞后,严重影响项目建设,需要项目属地政府(管委会)加快推进;中国云厨(南昌)全域产业园、江西锦尚科技公司形成年产80套窑炉项目、国际AR/VR科教产业创新城、红星美凯龙大型家居购物广场、南昌市第一医院九龙湖分院等5个开工项目前期工作滞后,需要项目责任单位加强调度,确保按照预计开工时间开工。另外安义县同玄新材料年产1万吨纳米气凝胶粉项目由于市场行情变化,影响企业投资信心,目前处于观望状态,无法确定开工时间。

三、下一步工作举措和建议

1.坚定不移强产业。坚定不移实施“一核两重”的产业发展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一是推动战略新兴产业集聚壮大。积极探索建立战略新兴产业“一产一策”政策体系,精准引导和帮扶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发挥江铃集团龙头作用,加快推进30万辆整车项目建设,加强与国内知名高效和科研院所合作,提升创新研发能力,用好新能源汽车牌照资源,引进战略合作伙伴,迅速提升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和产品档次。抢抓省里支持中医药科创城建设的有利机遇,加快推动南昌高新区建设中医药企业总部基地和营销中心,推动小蓝建设中医药制造基地,推动进贤建设中医药器械制造基地,加快湾里区江中药谷、经开区桑海产业园建设。二是推动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抓住传统产业利润增长的有利时机,加大工业技改、环保改造投入,引入“互联网+”理念,推动食品、纺织服装、材料制造、机电制造等优势传统产业向绿色食品、现代轻纺、新型材料、机电装备转变。三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继续以深入贯彻落实综合改革试点方案和服务业倍增计划为抓手,重点发展现代金融、现代物流、工业设计、软件服务外包等生产性服务业,同时加快发展新型消费、健康养老、文化旅游等高品质生活性服务业。

2.持之以恒抓创新。突出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推动创新政策、创新平台、创新人才和金融资本等各类要素聚集。营造敢于创新、善于创新、适于创新、便于创新的良好氛围。重点围绕优势主导产业加大科技创新,引进高水平研发机构,强化企业与科研院所合作和科研成果转化。建立企业研发投入激励机制,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支持企业设立研发机构,加快推动规上工业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

3.千方百计促投资。充分发挥投资对经济发展的拉动效应,聚焦项目,扩大投资。一是加快重大重点项目投资计划执行。坚持高位推进、领导挂点、归口管理、分级调度、分类推进、挂图作战和“五个一”协调推进机制。推动各项目建设单位充分利用下半年项目施工建设的黄金期,抢时间,赶进度。重点对前期工作、拆迁进度滞后的项目开展专项督查,对项目推进中存在的“怕、慢、假、庸、散”等突出问题,一经查实,将由相关部门予以严肃处理。同时,对重大项目库进行动态调整,对未按期开工、预计无法开工或预计无法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项目进行清退,并按程序补入符合条件的项目二是进一步激活民间投资活力。继续拓宽PPP项目领域,深入放开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领域,消除排斥、限制、歧视民间资本参与PPP项目的任何显性或隐性门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信用体系建设,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给予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无差别待遇。

4.务实笃行优服务。围绕政务服务事项全面实现“一网通办”目标,加强统筹领导,落实责任分工,紧盯企业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全面推行审批服务“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加快制定市本级、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四办”事项清单。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让数据多跑路,企业和群众百姓少跑腿甚至不跑腿。确保2018年底,市县级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不低于50%,企业和群众到政府办事提供的材料减少30%以上,市县各级30个高频事项实现“一次不跑”或“只跑一次”。